中新网南京12月6日电 (记者 朱晓颖)“同一座南京城,相隔80年出生、两个同叫‘宁生’的孩子,却有着不同的命运:一个在日寇扫荡下艰难求生,一个在和平年代幸福成长……”儿童文学作品《宁生,宁生》作者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英语教师杨筱艳在书中设想了这样的情节。6日,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(简称“纪念馆”),《宁生,宁生》和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主题的出版物一同首发。
“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——2023年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新书发布会”6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。一批南京大屠杀史最新研究著作、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书籍在南京首发。发布会上,《宁生,宁生》作者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英语教师杨筱艳向中新网记者展示书籍封面。朱晓颖 摄
“1937年冬,南京沦陷之前,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和所有行李从江边登船,离开南京。战火即将蔓延到他们所在的城市,他们逃难的目的地是重庆。这对夫妇就是我的外公、外婆。”杨筱艳告诉记者,她是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的后代,也是教育工作者,为此感觉责任重大:要向下一代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,鞭策他们莫忘国耻、传承记忆、自强不息,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和平理念之种。
触发杨筱艳写作《宁生,宁生》想法的,是2017年12月纪念馆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一张海报。海报上有两个孩子,一个在1937年,一个在2017年,他们相隔时空对望。“这幅绘画深深触动了我,也给了我写作灵感,故事的梗概就是两个不同年代的儿童在1937年和2017年的不同经历,人物的名字皆为‘宁生’。”
《宁生,宁生》中的插图。杨筱艳 供图
杨筱艳和出版社编辑们跑遍书中所提及的地点,核实史实,到纪念馆确认当年事件、百姓着装等细节,并兼顾儿童读者的阅读心理。最终,书籍以图文形式,通过两个“宁生”,展现历史和现实的对话。
《宁生,宁生》中的插图。杨筱艳 供图
“在纪念馆,展厅中的照片无论看过多少次,依然带给我极大心理震撼。受难者隔着相框的玻璃‘望’向我们,眼中是痛楚、不屈和求生的欲望。他们的经历,如今成为我们的记忆。刻在纪念馆‘哭墙’上的名字,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。那些本该延续下去的日子,在南京大屠杀劫难中戛然而止。这些都促使我们,要不断记录、不断讲述那段历史。”杨筱艳向记者介绍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。
《宁生,宁生》中的插图。杨筱艳 供图
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2014年,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》,包括《血火记忆》《历史真相》《警示思考》三册,分别供小学生、初中生、高中生阅读和学习。多年来,南京的学校联合全国数十所学校开展“童心记历史·云上共朗读”云班会,共读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》、收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等。
《宁生,宁生》中的插图。杨筱艳 供图
杨筱艳认为,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这些年来,她切身感受到,孩子们对南京大屠杀惨案的了解越来越多,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知晓度也越来越高。通过老师们的讲述,一些孩子还对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,变成了“历史粉”。
《宁生,宁生》中的插图。杨筱艳 供图
“当一场屠杀成为一座城市的伤疤,当亲历者日渐逝去,后来者当知道这伤疤因何而来、当知道苦难如何才不会重来……”杨筱艳说,这也是她写作《宁生,宁生》的初心和目的。(完)
中新网吉林洮南12月6日电 (记者 郭佳)吉林省首台1000标方碱性水电解槽6日在该省洮南市下线。该设备是该省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上的重大突破,对消纳西部绿电有重要意义。
12月6日,吉林省首台1000标方碱性水电解槽在洮南市下线。洮南市委宣传部供图
所谓“电解槽”,是一种电气转换设备,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关键装备,在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时,其需要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功率输出有很强的适应性。
当天下线的设备由尧景新能源(吉林)有限公司研发,核心技术团队来自日本。据悉,该设备每小时可生产1000标方的氢气,生产能力在中国处于前列水平。
该公司总裁周佳介绍,碱性水电解槽是当前唯一满足大规模工程应用的电解水制氢设备,具有技术成熟、成本低等优势,特别是在中国提出“双碳”目标的背景下,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。
周佳介绍,该公司在当地投资1.5亿元建设了产业园区,用于制造电解水制氢设备及与之相配套的气体分离设备、气体纯化设备等制氢高端装备配套设备。
周佳表示,该项目不仅能促进推动洮南市制造业发展,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有7亿元产值,还可向当地缴纳税收5000万元。
洮南市所处的吉林省白城市,风光资源丰富,是吉林省“陆上风光三峡”工程的主要承接地,新能源装机容量占该省三分之二还多。近年来,当地已成为中外能源企业投资的热门之选。
在不断上马新的风光发电项目的同时,吉林省也在寻求消纳绿电的方法,电解水制氢及其储、运、应用等相关领域便是其中之一,而由此生产出的绿氢又能将产业链继续延伸开来。
当天,洮南市还启动了一个绿氢合成氨项目。该项目由洮南市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,总投资100亿元,年制绿氢5.5万吨、生产绿氨30万吨,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2亿元产值。(完)